演員文章個人資料簡介(劉增慶和印質明)


50年代,長影廠多么輝煌。

曾誕生過許多位顏值和演技俱佳的男明星。

他們各有代表作。

在不同的電影中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華。

比如在《平原游擊隊》中所扮演李向陽的郭振清。

身材魁梧,氣質硬朗,威風凜凜。

比如在《戰火中的青春》中扮演雷振林的龐學勤。

外形英俊,表演真摯,銀幕形象清新俊逸。

還有在《我們村里的年輕人》中扮演高占武的李亞林。

不是最帥的,卻擁有精湛的演技。

樸實無華的表演,使高占武永遠閃光在觀眾的腦海。

還有梁音、劉世龍、達奇、白英寬等,數不勝數。

然而有兩位男演員,卻最令人感到惋惜。

他們幾乎同時出道,卻又都在60年代,就過早離開了長影廠。

最輝煌的銀幕生涯,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。

他們倆,一個劉增慶。

一個是印質明。

一、

1928年,印質明出生于河北香河。

他的父親,在當地頗有名望,家底殷厚。

所以印質明一出生,就含著金湯匙。

他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。

并且他的人生定位,似乎也早已被設定好。

那就是長大后,接管家里的產業,成為“老板”。

所以,他中學畢業后,考入了天津津沽大學(河北大學前身),學習工商管理專業。

但他很早就發現,自己志不在此。

他更熱愛表演。

并且在讀中學的時候,他就已經是學校話劇舞臺上的積極分子。

1950年,在陳波兒的倡議下,為了培養新中國的電影演員,在北京創辦了中央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。

這個學校,就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。

表演藝術研究所1950年6月創建,同年7月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招生工作。

印質明聽到這個消息后,欣喜若狂。

在老師張潔忱的鼓勵下,他決心棄商從藝,實現自己想當演員的夢想。

經過嚴格的考試,印質明順利成為了表演藝術研究所的一名學生。

可是他所在的津沽大學,卻死活不同意他轉學。

于是他就想了個辦法——請外援。

他當時一邊在大學讀書,一邊還在夜校當老師。

而讀夜校的工人師傅一聽自己老師遇到了難題,立刻伸出了援助之手。

大家聯名為印質明開出了介紹信,并且還蓋上了夜校的公章。

這才使得印質明名正言順地走進了表演藝術研究所的大門。

由此可見,印質明最終能走上藝術之路,身邊的工人師傅可真是幫了大忙。

所以他的心中,一直充滿感激。

印質明在表演藝術研究所如魚得水,并憑借優異的成績,脫穎而出。

1954年,他便在呂班執導的《英雄司機》中出演了金站長一角。

戲份不多,但表演卻相當自然投入。

幾乎與此同時,來自大連的一位帥氣小伙子,也被電影導演給選中了。

他就是劉增慶。

劉增慶比印質明小5歲。

他出生于1933年(來自長影廠演員劇團登記的資料)。

跟印質明出生于大富之家所不同的是,劉增慶家境普通,而且幼年喪父。

好在他打小就好學上進,成績優異。

所以中學畢業后考入旅大師范??茖W校。

后來被分配到大連當老師。

劉增慶也是從小就愛好文藝。

讀書期間,就經常組織同學進行話劇演出,積累了一定的表演經驗。

而且他長得非常帥氣,眉目清俊,非常上鏡。

所以他很快也引起了長影廠領導的注意。

1954年,印質明和劉增慶的命運,都發生了改變。

這一年,長影廠的年輕導演林農得到重用,準備執導電影《神秘的旅伴》。

在演員的選擇上,他大膽啟用新人。

一排長馮廷貴,他選擇了剛剛被分配到長影廠不久的印質明。

彝族青年朱林生,他決定由大連四中的物理老師劉增慶來擔任。

彝族姑娘小黎英,他找來了還在總政話劇團擔任報幕員的王曉棠來扮演。

這個年輕的創作集體,很快就憑借嚴謹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,為觀眾呈現了一部情節曲折,人物鮮活,頗具觀賞性的好電影。

電影1955年上映后,廣受好評,一票難求。

印質明、劉增慶和王曉棠,一夜之間,聲名鵲起。

他們都成為了觀眾所喜愛的電影明星。

也都迎來了各自演藝生涯的高光時刻。

二、

印質明在《神秘的旅伴》中呈現出了沉穩老練的演技。

而且他非常善于觀察和思考。

在拍片過程中,他看到導演林農有一個習慣,那就是每當進入沉思狀態時,他都會將一根火柴棍叼在嘴里。

于是他將這個動作,巧妙地運用到了馮廷貴這個角色身上。

每當馮廷貴分析案情沒有進展時,他就會隨手摘一片樹葉,放進嘴里。

結果立刻使得馮廷貴這個人物鮮活起來。

而且與同時期銀幕上的偵察員形象,有了巨大差別。

印質明的機智和好學,使他獲得了更多拍片機會。

而且也因為馮廷貴這個角色的成功,他還成為了“銀幕警察專業戶”。

緊接著,他便在《虎穴追蹤》和《國慶十點鐘》中,分別飾演了偵察處長陳惠遠,和偵察員顧群,兩個警察形象。

雖然兩個角色職業身份相同,但印質明卻對他們進行了很好的區分。

演《虎穴追蹤》時,他突出了陳惠遠沉著冷靜的性格特征。

而演《國慶十點鐘》時,他又更多地體現了顧群的一絲不茍和平易近人。

所以提到印質明,雖然他曾演過眾多“警察”角色。

但在觀眾的腦海里,他的銀幕形象,卻并不重復。

在《虎穴追蹤》中,我們再次看到了劉增慶的身影。

他在其中扮演男三號劉銘。

和男一號的趙聯、扮演男二號的印質明,組成了“黃金三角”。

此后,劉增慶還和印質明一同出演了《工地青年》。

印質明扮演男主角尚越,劉增慶出演配角諸瑞。

這個時期的長影廠,其實出現了群星爭輝的盛景。

郭振清、龐學勤、李亞林、劉世龍、印質明、劉增慶等男星紛紛崛起。

相繼成為了長影廠引人注目的“銀幕小生”。

印質明主演了《生活的浪花》、《春雷》等電影。

還因在《鐵道衛士》中出演打入敵特內部的公安科長高健,而再次引起觀眾注目。

劉增慶也在《如此多情》、《青春的腳步》、《寶山之歌》、《徐秋影案件》、《笑逐顏開》、《云霧山中》、《十級浪》等電影中,扮演了主角或配角。

當然,他最被觀眾所難忘的角色,應該還是《我們村里的年輕人》中的李克明。

雖然又是男三號,但因為這部電影影響力巨大,而且李克明的人物形象性格鮮明,別具特色,所以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

說到劉增慶,我們首先想到的,就是他英俊的外形,和出眾的氣質。

我覺得,他是長影廠五六十年代最帥氣的男明星之一。

而說到印質明,我發現他的表演非常具有個人特色。

而且為了磨練自己的演技,他不斷挑戰各種角色。

除了正面形象之外,他還出演了好幾個反派,同樣栩栩如生。

比如《平原游擊隊》中的吊橋看守。

雖然只有一場戲,但卻演得活靈活現。

再比如《自有后來人》中的王巡長,他以“脫胎換骨”式的表演,塑造了一個膽小怯懦骨頭軟的叛徒形象。

1962年,我國評選“22大明星”,其實印質明和劉增慶都很有競爭力。

但因為名額有限,所以長影廠只有龐學勤和李亞林兩位男星入選。

況且這時的劉增慶還選擇離開了長影廠。

而印質明,也在出演完《自有后來人》后,離開了長春,回到了天津。

三、

劉增慶和印質明都是因為家庭的原因,而選擇淡出銀幕的。

作為長影廠出鏡率頗高的“英俊小生”,劉增慶原本被大家普遍看好。

然而因為常年在外拍戲,所以他無法更好地照顧家庭。

而且他的妻子楊明益患有嚴重的肺結核,時常復發。

他們的兒子劉星南還很小,他的父母雙親呢,又都年老體衰。

這些都讓劉增慶深感不安。

于是1962年7月,他主動向長影廠領導提出了調回大連的申請。

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守護在家人身邊。

說實話我很為劉增慶的選擇感到欽佩。

相比較那些為了事業而不惜舍棄家庭的男人,我覺得劉增慶的身上,更加具有人性溫暖的光輝。

這顯然并不是一個只顧自己的自私男人。

印質明也是一樣。

他回天津,也是因為老父親年歲大了,需要有人在身邊盡孝。

所以他選擇放棄了如日中天的事業。

并且印質明為了在表演上取得更大成就,一直都處于忙碌的狀態,沒有結婚。

直到36歲那年,他認識了在天津一家出版社做編輯的蔣新苓。

兩人相見恨晚。并很快結為了夫妻。

婚后,他們生下一兒一女,家庭生活幸福美滿。

只是劉增慶和印質明,都離自己所鐘愛的大銀幕,漸行漸遠了。

劉增慶回到大連后,成為大連話劇團的演員,出演電影的機會非常少。

此后,他也僅在《我們村里的年輕人》(續集)中出演過李克明一角。

而且出現在影片中的他,明顯顯得面色憔悴。

與第一集中生龍活虎的李克明,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
更令人沒想到的是,《我們村里的年輕人》(續集)竟然成為了他人生中所出演的,最后一部電影。

四、

印質明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拍電影。

他回到天津后,進入天津人藝做編導。

參與培養了李秀明、陳道明、張玉玉等新一代電影明星。

1978年,闊別銀幕14年的印質明,才在珠影廠拍攝的《山鄉風云》中,再次出演了一個反派,但觀者寥寥。

1980年,北影廠的于洋準備執導《戴手銬的旅客》。

在考慮男二號魏子恒的扮演者時,他想到了印質明。

兩人是老搭檔,22年前合作出演過《生活的浪花》,結下了深厚的友情。

況且印質明的“警察形象”非常深入人心,而魏子恒的身份又是公安局長。

這更能增加了觀眾對影片的期待。

《戴手銬的旅客》上映后,引起轟動。

主演于洋再次翻紅?!八蛻鹩?,踏征程……”的歌曲也久唱不衰。

歌聲中,印質明和于洋所扮演的兩位戰友,一路無言卻又惺惺相惜的場景,不知打動了多少觀眾的心。

這是印質明留在銀幕上的又一個經典人物形象。

此后,他還和老朋友郭振清一同執導過電影《大虎》。還出演過一些影視劇。

但留在觀眾印象中最深的,還是他所出演的幾個警察形象。

相比之下,劉增慶就沒有印質明那么幸運了。

他回到大連后,其實也有尋找機會重返銀幕,卻始終未能如愿。

期間也有劇組來找過他,但都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,而錯過了。

1985年,還有電影雜志前來對他進行采訪。他興致頗高,侃侃而談。

然而就在他接受采訪的第二天,意外就發生了。

那天,他家的煤氣灶出現了問題,他沒有找專人來修,而是自己親自動手。

但他修好之后,卻忘記了關上煤氣開關。

而且他有嚴重的鼻炎。這使得煤氣泄露,他都沒有察覺。

那一天,劉增慶睡著了,就沒有再醒過來。

那年,他52歲。

他最大的心愿是重新登上銀幕演一個角色。

然而這個心愿,永遠也無法實現了。

1985年,印質明57歲。但他已處于半退休的狀態。

主要是因為他看不慣當時影壇的一些浮躁現象。

那時,很多演員演戲已不再努力。很多導演也不再嚴謹。

粗制濫造已成常態。

這令他憂心忡忡。

索性就過起了半隱居的生活。自得其樂。

這樣一位曾經被觀眾所熟知的電影明星,在單位工作多年,卻沒有分到一套房子。

這自然令他感到委屈。

然而他也沒有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。

就跟我們所熟知的眾多老藝術家一樣。

他人品清逸,氣節高尚,淡泊名利,猶如青竹。

1997年,與他相伴了30多年的妻子突然撒手人寰。印質明悲痛欲絕。

當時他的兒女都在國外,擔心69歲的老父親無人照顧,都勸他再找一個。

然而印質明卻堅決不肯。

他一直默默守護在與妻子同住的那間老房子里。

與墻上懸掛著的“清風明月”四個字相伴。

2008年10月8日,印質明走完了他的一生,享年80歲。

至此,昔日長影廠的兩位“銀幕小生”,就都成為了大家永遠的回憶。

劉增慶和印質明,都成名和走紅于上個世紀50年代。

卻又都在60年代遠離銀幕。

他們的人生之路有諸多相似之處。

他們的人格魅力,也大體相同——全都勤奮、努力,又都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。

這樣的演員,才是真正的明星,不是嗎?

那么,親愛的朋友們,你可還記得這兩位演員?最難忘他們所扮演的哪個角色?

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,與更多網友進行互動。

文/DJ雅清編輯部:雅清

?原創丨文章著作權:DJ雅清(yaqngzhuli99)

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。

歡迎閱讀:

演戲真的很難嗎?這6位業余演員,大多是農民,演技卻秒殺小鮮肉

當年擊敗《高山下的花環》獲大獎 這部尖銳大膽的寶藏電影 你看過嗎

18歲年少成名 25歲便跌入低谷 王蘇婭首位銀幕情侶 人生命運令人唏噓

聲明:散下步所有作品(圖文、音視頻)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,僅供網友學習交流,版權歸原作者DJ雅清所有,原文出處。若您的權利被侵害,請聯系 刪除。
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rvkp.cn/b/78192.html

菠萝蜜视频在线观看